东南亚中国佛教 东南亚国家佛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南亚中国佛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东南亚中国佛教的解答,让我们...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教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佛教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佛学对人生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是怎么来的,从无始劫人是怎么来的,我们不去探讨,只知道佛门记载,人刚开始来到地球的时候寿命是四万八千岁。现在的人都是经过六道轮回而来的,但是只能从三个道来,一个是天道,另一个是人道,最后一个是畜生道。现在的人都是从这三个道上来的。
2,人一生是怎么回事。佛门中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就是说今生受的苦,都是前生做的孽,佛门中讲因果报应,今生享的福也是前生或累世积来的,所以劝人行善事为后世积福。
3,人死后去哪里了。在佛门中人死后可能下地狱,可能入鬼道,可能进畜生道,也可能重回人道,也可能入阿修罗道,升天道。那有什么标准吗?这个标准就是持五戒修十善道业,然后能回人道,或生天道。若是犯了十不善业道,按其轻重不同,下坠畜生,恶鬼,地狱道。所以佛祖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人死后最好的结果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生时念佛。
大体上这几个方面就是佛学对人生的认识。
任何神圣的东西一旦成为了学,便离题万里,便失去佛的本义,大道无言,出口便错,佛学离佛万里,从此便无佛,佛过世之后极少再有成佛者便是佐证,许许多多的学佛者都困在佛学中不能自拔,佛经不是真理,它只是渡我们的船,到了彼岸你的下船,许多学佛人认为船就是彼岸,所以船害了大家,不如没有船。佛曾如是说,佛也早有预见,无可奈何呀!
佛学对人生的认识是什么呢?
其实,佛学来电中国,历经了两千年的文化碰撞和融合,与“原装”的佛学已经大相径庭了;换言之,佛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本地化”了,特别是“禅宗”,现在为广大中国信徒接受,但确确实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
禅宗对人生的认识,就是一个字“悟”,而且还是“顿悟”,区别于“渐悟“,所谓“醍醐灌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一个字“忍”;一个人待着的时候要不能想入非非,君子要“慎独”;佛学对人士的认识不也是这样吗?两个字“轮回”,报应。
在如何看待人生这一点上,佛学非常接近老子的《道德经》,也就是“福祸相依”“盛极必衰”“顺其自然;佛教“参禅”;老子要“悟道”。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生活中,碰到不如意时,低一低头,不就过去啦吗?尽管别人认为你是“退步”,但是除心不改,退步原来是向前。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自然界有阴阳消长,人世间有成败兴衰,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谓“缘来则聚,缘尽则散”,随缘!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知足常乐吧!
烦恼即菩提”这句话在不少大乘经典中经常见到,这句话比较令人费解,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烦恼?什么是菩提?
烦恼。
烦恼是梵文的意译,我们一般人的意识中,烦躁不安、痛苦忧虑就是烦恼。但在佛教中,这个烦恼的意义却非常广泛,不仅仅是指烦躁、焦虑、不安。佛教把一切扰乱众生身心安宁,并使之发生迷惑、苦恼的精神作用都称为“烦恼”,因此,各种情绪和欲望,包括一切世俗思想的认识活动,都是“烦恼”。比如愤怒、嫉妒、自私、贪婪、执着、傲慢、愚昧、发脾气、虚荣、自卑、厌恶等等这些,只要是负面的情绪,不好的思想状态,都能扰乱我们内心的清净平和,都称为烦恼。
菩提。
菩提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在佛教是指断绝烦恼,破迷开悟,如人大梦方醒,大彻大悟,恢复了自性的光明,达到了涅槃的程度,所以佛教中常讲菩提之路,菩提大道,这也是佛教弟子修行的目的所在。
烦恼和菩提这两个词,本是一对相反的概念,为什么经典上又说“烦恼即菩提”呢?
因为***皆具佛性,我们的自性里本就具有智慧、菩提,因为妄想、执着、无明以及无始以来的业,让我们产生了诸多烦恼,障碍了菩提智慧的显现。
只要我们一念觉悟,放下烦恼,菩提智慧那就显现出来了;我们一念迷惑,菩提就又不见了,烦恼就又产生了。
所以,这个烦恼和菩提是在一念觉悟与迷惑之间,互相转换,相辅相成的。菩提要在烦恼中修,烦恼要因菩提而灭。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菩提;没有菩提也就没有所谓的烦恼了。
好比我们古人的阴阳学说,也是对立统一的一对,没有阴哪有阳?没有阳又何谈阴? 佛法经常讲不二法门,万法一如,《心经》上著名的一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是这个道理,色和空是一不是二,烦恼和菩提也是一不是二,两者是相互存在,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
正因为有了烦恼,我们才有了修行觉悟之道的必要;也正因为有了菩提觉悟之道,我们才能斩断烦恼,获得解脱。
这样绕感觉还是有点乱,最后再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我们的自性就好像一面镜子,上面沾染了尘垢,就不能照见自我,就好比我们产生了烦恼;我们把它擦拭干净,又能照见自我,就好比觉悟菩提。那么无论干净还是沾染尘垢,都是这面镜子,你总不能说是两面镜子吧?
所以说,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只是在一念之间,互相转换而已
你能有有这样的觉悟已经是超脱了很多事物了,大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教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佛教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