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静心 佛教静心的音乐

wasd8456 2024-01-29 1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教静心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佛教人静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心静无尘什么意思?
  2. 打坐如何能真正静下心来?望高人指教?

心静无尘什么意思?

佛教人静心 佛教静心的音乐

心静无尘意思是内心从容不迫,淡定自如,见山是山遇水是水,不会朦朦胧胧的看待眼前的一切事物,内心深处十分笃定,能捍卫自己的心灵归处,让自己保持冷静,遇事处变不惊,经得起风吹雨打也能在事态复杂中明哲保身。

一个人心太宽也是世事繁多,亲力亲为,忙忙碌碌的这事那事,自然而然就变得寡淡无情心宽无爱了。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心境非常恬淡,无所挂碍,内心就像禅一样的安定。  这是佛家说的一种境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地。  注释:  

1、心指内心,尘指尘埃,引申为人的牵挂,妨碍。  

2、淡指内心清淡如水,禅在佛教指静思。

打坐如何能真正静下心来?望高人指教?

打坐,如何能真正静下心来?这说简单也比较简单。初步:打坐对我们身心本来就有多种作用,调御身心,防病治病根本不在话下。

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让我们静下心来,让紧张、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休息和回复精力。

静心,能让我们头脑和身心得到相当强大的调整,身心会焕然一新,充满精力,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困境和问题。所以,由于静心有着这样很强大的作用,才有瑜伽冥想太极等多种静心方法普及开来。才有很多人投入许多时间培育自己静心的能力。

但是,如何去静心呢?

在打坐中好好的调驭整个身心,才能修复身心健康全部问题。

但是,就是这个打坐,许多人以为只要安心的去坐着,就可以静下心来。

其实,并不是这样。

打坐,是为修心,就是古人所说的修性。性命双修的意思。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修命不修性,万劫阴灵难如圣。

按照现在人的理解,就是身心双修。但是,自古打坐、修定的法门,就是注重身心双修,就是说身与心两方面其实是在相互作用着,你在打坐静心中要同时兼顾到这个。很多人对此却是不明。

其实,这个也是因果法:

打坐是因位,是前行。而而静心,就是果位,是转化,消除各种盖障。

修身、修心,这两个方面只有你做到平衡了,才能使得身心正常地运作。道家,就把这个叫做是水火相济,水火均平。其中道理很深。只有身与心两个正常的运作,才是可以做到打起坐来非常精进,生起各种功德力。得到打坐中的精进力。

能真正静下心来,初步来说,也会生起多种功德:

活血、开脉、益气、治病、通万脉、结丹、脱胎换骨、菩萨十地化身境界,等等逐步生起。

而初步的静心境界,就是:

息停脉住身中炼就金刚身,念止盖除真身显圣法云地。




前一段时间,偶遇一间古寺,兴平古镇螺蛳岩下腾蛟庵,寺里就一位常住的僧人法号初华。

因为地方偏僻,古寺平常几乎无人问津,所以,那天有幸跟初华师父聊了一会儿。

当时也问过师父类似的问题,打坐与闭关

在那样一个偏远的地方,要做到心地清净,师父说,也是很难的。至于闭关,很多专门修行的僧人,如果修炼不慎,熬不到出关,就有僧人精神不正常的,有不会说话的,有行为怪异的。

说这个经历,我是想说,一般人***冥想,想要心无旁骛,几乎是不可能的。

禅定的状态,连初华师父都说,在僧人中,都极少见!

所以,普通人初学冥想,首先就是接受自己***时,脑子里天马行空的想法,这非常正常!

只是当意识到自己似乎又走神的时候,重新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呼吸上来,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一呼一吸!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注意力能够全然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如果不行,可以通过数息的方式,抓住自己的注意力,一呼一次,算一次,一直数下去!

那么是不是***,完全不能集中注意力,就毫无意义,也没有效果呢?

其他的我不确定,但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睡眠,还是可以的!

我当初开始冥想,就是因为当年租房在公路边十字路口上,每天差不多24小时,有车在窗外来回跑。

经常吵得睡不好。那一年,是冥想,改善了我的睡眠质量。

现在冥想几乎成了每天的习惯,但是脑子放空的状态,仍然是少之又少的。

可能是我这个人还是执念太深吧!

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教人静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佛教人静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

八仙 佛教网 八仙佛像大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八仙 佛教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八仙 佛教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

楞严经 2024-09-17 阅读0 评论0

佛教避古 佛教避世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教避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佛教避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楞严经 2024-09-17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