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语阿陀那识(阿陀那识是第七识还是第八识)

wasd8456 2024-01-30 1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佛教词语阿陀那识,以及阿陀那识是第七识还是第八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佛学(教)中阿陀那识是什么意思

佛教词语阿陀那识(阿陀那识是第七识还是第八识)

1、阿陀那(梵文:ādāna),字根源自檀那(dāna),它的动词形为dā,意为给与。加上否定词头ā之后,意思变成取、拿到。因此,在字面上,阿陀那识(梵文:ādāna-vijāna)可以被直译为取识。

2、阿陀那,梵语 ādāna,新译家将之意译作执、执持、执我,并以之为第八识之别名;旧译家译作无解,而以之为第七识之别名。(一)为第八识之别名。

3、阿弥陀佛祝福的意思。这一句话是古印度的梵语,古印度话,它的意思,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光寿无量,是一句祝福的话,祝福你长寿,祝福你光明智慧

4、阿陀那识是阿赖耶识之别名。阿赖耶识是佛性与妄心之和合。第九识是指在缠之佛性,法界体性智是指出缠之佛性。

5、阿陀那识作为“执持识”,执持,很显然这是一种意,只是相对更为细而已。阿陀那识属于细微的意识。而阿赖耶识属于“性”。就像是国王和宰相的关系,阿赖耶识是国王。

6、阿赖耶识 阿赖耶释义:华译为藏识,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三种意义

阿陀那识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1、所以阿赖耶识的重要功能是贮存,以使过去的经验活动(业)不散失;唯识宗将之定名为阿赖耶,正是取其作库藏之义。

2、阿赖耶识 阿赖耶释义:华译为藏识,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三种意义。

3、第八意识的分别意识把好的、善的、染和净分别之后,转到阿摩罗识。第一个转到阿摩罗识的时候是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就是阿摩罗识的一个同等平等的东西,这个意识讲的是智慧,大圆镜智,就是阿摩罗识。

“转第九识阿陀那识为法界体性智”是什么意思?

1、这是华严经里的偈子如果翻译成白话的话,可以这么说:如果凡夫想真正了解和知道三世十方一切佛陀的真实境界。那么应该用心的去观察:法界之中的一切法,都是由心识显现出来的。

2、先转第九识为法界体性智(本体),再转五六七八识为智。五智即阿啰钵舍囊arapacana的翻译,顺次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3、(一)法界体性智(梵dharma -dha^tu-svabha^va-jn~a^na ),第九阿摩罗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世间出世间等诸法体性之智。配列于中央大日如来与佛部。

4、法界体性智:第九识在因位,为八识之总体。八识者,第九识之别作用也,至果位转而为世间出世间等之一切法体性智,故名法界体性智。

5、阿陀那(梵文:ādāna),字根源自檀那(dāna),它的动词形为dā,意为给与。加上否定词头ā之后,意思变成取、拿到。因此,在字面上,阿陀那识(梵文:ādāna-vijāna)可以被直译为取识。

6、修行成佛的原理“由五蕴化为五智、五佛2008年3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按佛智的不同作用分类,可以分为五种,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唯识论持八识转五智之说。

阿拉耶识是第几识

众生在世间之各种活动,系由身口意行,而造作善业、恶业、净业、无记业,造作后即由第七末那识的执着性功能送交第八识——阿赖耶识保存。

第七识即末那识---对自我的执著心,是轮回的直接原因;第八识即阿赖耶识---藏识,含藏诸法***,性质是“无记”,即不区分善恶,众生身口意所作之三业***全部输入阿赖耶识,哲学家荣格的人类集体意识类似于此。

空如来藏就是真如、空性、真空、第九识、白净识。阿赖耶识是第八识,可以说是不空如来藏。十识就是如来藏、真心。识蕴是阿赖耶识。

略称赖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失不坏。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故称藏识。

关于佛教词语阿陀那识和阿陀那识是第七识还是第八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

佛教花慢 佛教的一种花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教花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佛教花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佛经 2024-09-19 阅读0 评论0

英国佛教生死轮回 佛 生死轮回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国佛教生死轮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英国佛教生死轮回的解答,让...

佛经 2024-09-19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