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藏性 佛教藏性是什么意思

wasd8456 2024-05-16 1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教藏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佛教藏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功德?

什么功德

佛教藏性 佛教藏性是什么意思

在此,先对【功德】作一下解释。「功」是指功夫,「德」就是说你的收获、你所得到。

下面具体说一下功德的具体体现:

  1.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财布施,这只是布施不能成为功德,因为这里没有功夫,没功夫就是不能断悭贪。虽修布施,布施的力量不足以断悭贪,功夫不到,不能成为功夫

  2. 如果一个人,今天布施一块钱,明天就想得到一万块钱的回报,因为这个才去布施。他是听说了佛门所讲的「舍一得万报」,他才肯来布施,这是世间生意买卖。这种布施不但不能断悭贪,反而增长悭贪。他为什么来布施?他是为悭贪心来布施,而不是佛法的布施,佛法所讲的是断悭贪而布施,是发真心不求回报的布施。以悭贪心在佛门布施有没有收获?有收获,那不是功德,福德福报

  3. 中国人常常讲“为子孙积阴德”,这个“阴德”,其实就是【功德】。因为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发的慈悲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在里面。你做这件事,没有让别人知道,不求回报,不为名利。即使别人知道了,要回报你,你也婉言拒绝了回报。这是真善,不求回报,这就是【功德】。

  4. 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可以给别人,我的福报很大,我不享,我可以送给你享,你能得到。功德不行,功德就是我的智慧禅定、持戒,这些无法给人。功德一定要自己修自己得,福德自己修可以给别人,别人修也可以给我们。


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因为功德是见性,真性里头本来具足,福德也是本来具足的,所以功德里面有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福德里头也可以说没有功德,一个人修的福报很大,心不清净,还有迷惑颠倒。所以佛教给我们要修功积德,不要着相修福报。

一切利益众生的善行、善意、善言,不能着相,有相布施是福德,无相布施是功德

简单地说:功德是戒定慧的显现,当我们灭除内心的愚痴,智慧现前,圆满戒定慧就是功德。

比如说我的一个朋友过世了,我为他念三百部《地藏经》,特别为他念的,不为他我就不念了,为他念的,这个功德他能够得。七分之六的功德自己得,七分之一功德他能得到。

再比如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到各个机关团体去担任义工,到医院里做义工,到寺庙里做义工,甚至到学校里担任爱心妈妈;到沙滩、山林、公园里、大街小巷去扫地、清理垃圾等等,这些都是做功德。

再比如说抄经书,读经,诵咒,这些也是在做功德。

有些人喜欢放生,这也是在做功德。有些人喜欢听佛歌,叫更多的人学佛。这也是做功德。

吃素和劝人不要杀生,或劝人吃素也是在做功德

有人说我没有钱、不懂做事,也不会说话,怎么做功德呢?

这都没关系,别人做好事时,我心里欢喜,开心,这就是最大的功德。

所有功德中,以心的祝福,功德最大,因为物质的布施功德,是有形、有相、有量、有边的,而心的祝福却是无形、无相、无量、无边的。

作为佛教徒,我们会常常提到功德,也会经常听到功德。但是你真的了解什么是功德吗?现在的“功德”一词已经被泛化了,很多人把“功德”当做有形有相的物质来理解。其实功德的本意是“行善所获的果报”。胜鬘经中说:“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福德是善业所感的外在福报。有功德,自然有福德;有福德,却不一定有功德。把握修行核心,一切善行都要回归到自己内心的净化与提升上来,而不是只注重外在的行相,只求福果。 福报是外在的,功德是内在的;福报是有限的,功德是无限的。行善业而希求有形有相的回报,即成福报;追求自己心灵的提升,即是功德。功德一词,现在使用已经泛化,有些时候也等同于福德。严格来讲,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 功德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福德与智慧。

通常说的“做功德”,多指“福德”。功德是指内心的福慧成就,内心无***,功德无***。功德是人内心对慈悲与智慧的体会、拥有。功德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境界。功德大小,不在于是诵咒还是念经,在于自己的心。很多人都在外在分别:诵哪个咒功德最大?念哪尊佛菩萨名号最管用?读哪本经最殊胜?……这都错了。真正的功德,从自己内心求,越至诚、恭敬、信任,功德越大。功德的本意是内心的慈悲与智慧,所以修行人要努力追求功德。现在“功德”一词涵义已经被异化、俗化,在很多人心目中跟物质利益差不多,本身是一个误解。

“功德”的另一个重要涵义之一就是“公德”。既然是做功德事,就应该为众生着想,为环境着想,为大家着想,为别人着想,既高尚于世法,又印证于佛法,方显功德之利! 佛法认为,功德一定要符合"公德"!自私狭隘,何谈功德? 念佛最大的功德在于改变人心、净化烦恼。如果心没有改变,只是嘴里念,那只有很少很少功德。如果一个人一边念佛一边作恶,说明内心根本没有与佛号相应,那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比如说吃素,是因为怜悯众生,不忍食其血肉,有一颗慈悲的心,这才是功德所在,不在于有没有沾到荤腥、是不是独立干净的锅等等。如果一味执著外在,因吃素而生起许多烦恼,那就背离佛法了。再比如说放生,尊重、爱护生命,是种下了长寿健康的正因,以此善业回向,也能成为改善其他问题的助缘。但是如果一味怀着求回报的心去放生,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恻隐和慈悲,这样的放生功德也是微乎其微的。

同理,做其他善行也是一样,无论诵经、念佛还是拜佛、布施,修行最注重的都是内心的改变:善愿是否策发,烦恼是否调伏,智慧是否增长?内心是不是更柔软、更清净了?不能把修行当做改善外境的交易行为,这样的功利心与迷信祈祷的心无异,难以得到佛法实益。功德大小,在于自己的心。诵经拜佛、行善助人,以修行的心来统摄,都有功德,彼此相辅相成,增长福慧二资粮。把修行的不同方面对立起来比较,是无益无谓的行为。就好比饮食,或饮或食都是为了滋养身体、维持生命,我们都需要,何必去比较到底哪个作用更大呢? 业障也好,功德也好,都是从心而生的。读诵经典,让心清净了几分,业障就能消除几分。诵经、学佛不是跟佛菩萨做生意,只要诵几卷经、念几句佛,就可以得到健康、顺遂与幸福。佛法真正的内涵是修心,读诵经典是修行的一种方法。心好了,业好了,就会有好的果报。

求功德,不是向外在去求,而是向自己内心去开发;不是求有形有相的成就及人天的福乐,而是求成佛的福智资粮;不能执著于自己有功而沾沾自喜或生起其他烦恼。佛法是心法,“功德”是在心上计的,不能以世间有形有相的物质来理解。发心承担、供养的人,其功德也是产生在内心的,不在于外在物质的多寡,而且要发愿与一切众生分享自己的功德,这样“功德”才真正大。不能以世间的交换概念来理解佛法。 佛法教我们修福修慧的正确方法。福报不是从外在争取而来的,而是由广行布施而来。 总而言之,一句话:所有的善行,都要回向到成佛利生的大愿,这才是如理的“求功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教藏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佛教藏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

佛教花慢 佛教的一种花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教花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佛教花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佛经 2024-09-19 阅读0 评论0

英国佛教生死轮回 佛 生死轮回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国佛教生死轮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英国佛教生死轮回的解答,让...

佛经 2024-09-19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