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样看待生活 佛教怎样看待生活呢

wasd8456 2024-06-05 1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教怎样看待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佛教怎样看待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儒家、道家、佛家最理想的人生模式是什么?
  2. 佛教讲众生皆苦,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真的毫无意义?
  3. 佛家认为世间万家都是空的,怎么看?

儒家道家佛家最理想的人生模式是什么

佛教怎样看待生活 佛教怎样看待生活呢

答: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佛家思想: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佛教讲众生皆苦,人存在意义是什么?是不是真的毫无意义?

众生真的苦吗?

我们可以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是不是大部分人总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人类来看,大部分人似乎都是苦的。从历史来看,似乎苦的时期更长。从个人来看,一生中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区别是有多有少。

但通过观察,却并非所有人都是苦的,也有少部分人可以快乐地生活。

为什么会苦呢?因为无明。我们不懂得正确的世界观。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行为,会产生苦的结果。

于是,可以再来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人存在本身就是意义,无需再给它强加一个意义。当下我们在感受,体验愉悦,这本身也是意义。只是因为有人觉得苦,才会觉得没有意义。为什么别人可以幸福,但自己要经历痛苦呢?

如果我们转化一下观念,将苦看作是一种善意的提醒,看到我们也可能体验幸福,那么人生就存在着积极的意义。

天的法则是公平的。我们符合于天道,就可以体验愉悦。我们违背天道,就会体验痛苦。所以,痛苦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是来自于“道”。如果不重视小苦短苦,不改正,那还会有大苦长苦。但如果能够积极改正,那么是可以体验长久的愉悦的。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是对于“道”的描述。

如果我们可以让自己不争、利万物,那么是可以感悟“道”,顺应“道”,从而走上幸福的人生过程。我们可以在当下的心念上下功夫,通过转化心念,从而转化言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存在的意义,都可以体验愉悦。“道”可以给我们指引,无为自然的生活。

喜欢可以多多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以及孔子的《论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能够学经典,并尝尝践行,就是可以体验愉悦的。

感谢阅读。

我认为人存在本来没有意义,但为了生存,我们赋予了它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有所求、有比较”。

佛教讲众生皆苦,也就是“有求皆苦”,我们人类如此,动物亦如此,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是从最初的生存下去做为基本起点,再到生活的更好,正是因为有所求才能从活下去走向好的生活,也就是从吃饱穿暖再到吃好穿好住好的物质满足。

当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后,我们就会停止追求吗?我想不会的,因为人与人之间还有攀比。

我有了我认为的富足生活,但是发现还有人比我更富足,这时候我就处在一个不满足的状态,我要超越他,我要成为最富有的那个人,所以我们时常会处于一种痛苦中,因为有所求而得不到。

但是无所求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又是什么样子?

那里的人们无欲无求,每天只是听经闻法,对于这样的境界先不说我们能不能相信,只是让人听起来都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这样的生活是乏味和无趣的,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想要,于我们而言也是无法理解的。

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想我们在出生的那一天并无想法,只是家庭、社会赋予了我们什么?告诉了我们该如何生活,争取什么?需要什么?是因为有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我们才会有自己需要的生活,并将其认为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每个人对生活的意义回答也不尽相同,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大体上不会去细思量这个问题,不过是希望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是幸福安康的,不缺衣少食的,人家有的我要有,人家没有的我也要有……这是大多数人最朴素的想法。

当然还有那些推动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人们,他们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不断探索、创造……

众生苦的原因是因为有求,心中有欲望就会忙个不停,能不苦吗?但佛也说过“常乐我净"。人生的最大意义就是觉悟明心见性。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也”,问题是,你得明道得道啊。

佛家认为世间万家都是空的,怎么看?

佛家认为的诸法为空,不是无知无觉一无所有的顽空,也不是人死如灯灭的断灭空,而是一种性空。

那么什么叫“性空”呢?“天生为之性",也就是决定你个体本质特征的那个因素最终归空,不会常有,也就是世事无常

人世间的高楼大厦,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都是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存在,怎么能是空呢?

佛家认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也就是说世间一切事物的成住坏空,皆由因缘所起一一缘起法则。因是内因,缘是外助,因缘俱足了,事物则生,成为相;因缘损坏了,事物则灭,归于空。世间的万事万物,成前为空,灭后为空,只有短时的存在,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诸法空相”,“空”与“相”,一体两面,“相”是暂时的存在,“空”为终究的归结,所以叫“性空相有”因此,《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性空相有”是佛家的智慧,“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那你就可以波罗蜜多了。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佛家并没有认为世界万物是空的。这个空是指“空性”。也就是说物质的本源是空性(能量)。

物质是由能量转化而成的。即,物质有“空性”也有“有性”。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一个金光灿灿的大元宝,是实实在在在你手里拿着。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你把元宝向下分解下去会发现是有原子组成。再分解原子会得到质子,继续分下去就发现是能量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无”,老子所说的“道”。这就是物质的“本源”——“空性”。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空性”。物质是由因缘合和而成。就像一台电冰箱。把它分解完了拿走就什么也不存在了。即“空”。

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电冰箱放在露天,1000年后也就烂没有了。只就是“空”。

佛法上说的“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物质只是“空性(能量)”的外在显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教怎样看待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佛教怎样看待生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

佛教歌曲明星 佛教歌曲明星名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教歌曲明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佛教歌曲明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

楞严咒 2024-09-08 阅读0 评论0

一句佛教禅语 一句佛教禅语怎么说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句佛教禅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一句佛教禅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

楞严咒 2024-09-07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