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搞笑语录 佛教搞笑语录短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教搞笑语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佛教搞笑语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信道能去信佛教的人家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信道能去信佛教的人家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就思想行为而言。
和尚信佛。佛教的“喜”、“舍”、“慈悲”、“苦海”、“入世”、“出世”、“执著”是其思想内容的概括。其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三法印:要我们看透人生的短促(“诸法无常”),看破人生的恶空幻(“诸法无我”),从而自觉地放弃人生(“涅盘寂静”),是悲观主义集大成者。因而决定信奉者——和尚修心、修身、修行的行为。
道士信道。道教,是以中国古来的萨满教的咒术信仰(鬼道)为基础,在其上重迭地、复合地吸收了儒家的神道和祭祀的仪礼与思想,吸收了老庄道家的"玄"和"真"的形而上学,并吸收了佛教的业报轮迥和解脱,乃至济度众生的教理、仪礼等,在隋唐时代大体上完成了作为宗教教团的组织、仪礼和神学体系,以同"道之不灭"合为一体作为最高理想的中国民族(汉民族)的土生土长的,传统的宗教。修道成仙是道教修炼的根本目的.也是道教宗教观念的核心。因而道士强调的是修道,修炼。
《声律启蒙》中有个对仗句:武帝舍身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里面的武帝就是萧衍。他一生笃信佛教,曾数次出家当和尚,都是被朝廷大臣百般劝说,又向寺庙捐献巨额香火钱后,才又回来当皇帝。这样的君臣惺惺作态,就是为了给寺庙送钱的闹剧,中国历史上独一份。
萧衍本来是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国家中齐的大臣,不过他能力出色雄心勃勃,最后也是按捺不住内心的狂野,跳出来做了曹操,直接把齐的皇帝赶下了皇位,上演了禅让的戏码后,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梁,成为梁朝的开国皇帝。
历史记载,萧衍饱读诗书文***灿然,当了皇帝后的萧衍,还是很有一番作为的。自己生活的很节俭,对待臣民也很宽和,而且在政务上十分勤勉,而且萧衍也十分注意和氏族大姓处理好关系,朝廷内外一片中兴气象。
不过,当了皇帝的第三年,萧衍开始把尊佛作为了朝廷的重要国策,国内开始大量的兴建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基本都是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萧衍这么做,固然有信仰的因素,但统一了宗教信仰,对于团结社会精英,稳定统治基础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他自己信仰佛教,也带动大臣和百姓加入信徒行列,甚至组织高僧大德和反对派进行旷日持久的论战,以驳斥对方的论点。凡事都有利弊,佛方的昌盛起到了稳定人心教化世人的积极作用,但这个时期,寺庙的田产、财富急遽增长,也极大地浪费了社会***,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过程。
即便这样,萧衍仍然觉得做的还不够,他跑到寺庙里,自己出家剃度做了和尚,摆出晨钟暮鼓了此残生的姿态。大臣们看到这种情况,目瞪口呆,皇帝这是要干什么?国家怎么办,您的皇后嫔妃怎么办?我们怎么办?总不能大家都剃光了头发当和尚尼姑吧,那可真成了千古以来的最大***了!
大臣们痛哭流涕去求和尚回来继续当皇帝,萧衍扭扭捏捏不答应,后来大臣都快哭死了,他才透露口风:你们光哭有啥用啊,给寺庙捐点钱,我看他们日子过得好了,也就能放心跟你们回去了!大臣们一抹眼泪,心里都鄙视他:要钱你早说啊,整这么大动静干啥!再说了,国库里的钱都是你自己家的,你愿意给我们还能拦着吗!
第一次得逞后,萧衍就爱上了这个游戏。他连续四次出家,总共从国库里拿出了4亿钱捐给寺庙。我以小人之心猜测:寺庙里的大和尚肯定是皇帝是群众演员。
萧衍自己玩的高兴,精力已经很少放到国政上了,最后又发生了侯景之乱,这位和尚皇帝的子孙忙着争权夺利,也没人管他,结果活活饿死在皇宫里,也是千古奇闻了!
欢迎关注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梁武帝萧衍是汉朝开国宰相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子,也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
按理说,梁武帝萧衍是个好人,也是个好皇帝,他不但扫灭了诸多割据势力,在位四十八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也很节俭,一个帽子能戴三年,一床被子能盖两年。
但是这个萧衍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把自己送进庙里去当和尚,每次都要大臣们花钱把他赎回来,每次最少一亿,最多的一次花了两亿,等于替和尚***地敲了国家一记竹杠。
梁武帝原本也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的谢朓就是其中之一),接受南齐萧宝融“禅位”之后,也曾勤于政务,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阅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每天只吃一顿蔬菜和豆类的简单饭菜,有时候一天就喝一顿粥。
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萧衍喝了和尚的“***汤”,开始对捐钱给寺庙发生了兴趣,在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的情况下,不但给寺庙动辄千万地捐钱,还给自己看着顺眼的和尚“重修庙宇再立山门”,把个南梁治理得遍地光头。于是大臣们不乐意了,纷纷上书劝谏:年老人家把钱都送给和尚了,咱们可就没钱养兵赈灾了。
可是见着和尚就高兴,见着大臣和公文就心烦的萧衍想出了一个损招:你们不是不愿意花钱吗?我把自己送给寺院总行了吧?我没禅位给任何人,所以你们还不能另立新君,皇帝***了,您们也没好日子过!萧衍还给自己的这个举动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舍身寺院”。和尚们一看“人质”主动上门,自然笑得满脸肥肉乱颤,口吐莲花大灌迷汤:皇帝陛下佛学渊源深厚,要是不开坛***,那简直是对芸芸众生不负责任!
于是萧衍脱下龙袍披上袈裟,开坛大讲《涅槃经》、《金字三慧经》,全国各地的和尚一听皇帝亲自***,那这机会可不能错过——听过皇帝说法,那也是天子门徒,回去别说欺负老百姓,就是地方官见了自己,也得点头哈腰。
和尚们乐了,大臣们可要愁死了:这个不靠谱的皇帝朝政都不管了,我们还不能替他处理政务。万一他哪天回来,说我们僭越,可就要满门抄斩户灭九族了——大臣们是不相信在涉及皇权的时候,“和尚皇帝”会“慈悲为怀”的。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呀,于是大臣们哭着喊着求他回去上班,最后连萧衍的老妈(皇太后)都跪下来哀求,这时候萧衍才吞吞吐吐说话了:我现在“舍身”到寺庙了,能不能回去,你们去跟和尚商量。
大臣们就去跟和尚商量“赎回”皇帝的价格,一千万、两千万,大臣们咬着牙往上加价,但是和尚们“宝相庄严”,似乎不屑一顾。直到“赎金”加到了一亿,和尚们才“首肯”。交易达成,皇帝回宫,看似这场“自我***”的闹剧也有了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结果。但是大臣们小瞧了梁武帝萧衍的痴迷与和尚们的胃口。自从中大通(梁武帝萧衍的第四个年号,公元529年起)元年三月拿到一亿赎金后,和尚们在九月又把萧衍弄到寺庙“舍身”去了,而且自那以后,和尚们“明码标价”,每次赎金多了不要少了不行,就是一亿钱。
尝到甜头的和尚们在萧衍的配合下,一共上演了四次“舍身(绑票)”闹剧,用赎金铸了十方金铜像、重修了被大火烧毁的同泰寺(有***力保护的和尚庙也会着火?),最后南梁的寺院达到了两千八百多座,杜牧写诗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实际是说少了,因为《南朝寺考·序》:“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健康)乃有七百余寺。”
虽然对和尚们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是和尚的祖师爷并没有保佑萧衍,这个萧衍荒废朝政被大臣造了反,侯景(原东魏大将)叛军包围了皇宫,还引来玄武湖的水来了个“水淹七军”,那个“和尚皇帝”在宫里千呼万唤,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平时最信赖的和尚们不但没给他来个“十三棍僧救唐王(原本也没救过)”,甚至连饭也没给他送一口,萧衍最后活活饿死,也算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信道能去信佛教的人家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信道能去信佛教的人家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